文学巨擘苏东坡曾有云:
“餐可缺肉,居不容无竹。肉之匮乏使人瘦弱,竹之稀少令人平庸。”苏氏的诗句启示我们,竹者,非俗物也,它蕴含着诸多高尚的人格精神与崇高品质。对竹之爱,能使人心灵得到升华与净化。因而,自古以来,无数文人雅士对竹怀有独特的情感,将其与松、梅并称为“岁寒三友”,对竹所象征的精神与品格颂扬不已。那么,竹子究竟拥有哪些高贵的品质和精神呢?
竹,象征着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。它如诗句所言,“紧咬青山不放松,扎根岩缝志弥坚”,“风姿优雅似君子,刚直不阿显威仪”。不论环境如何险恶,只需些许泥土、露水、春风与阳光,竹便能于荆棘中探出尖尖角,于岩隙间展示锋芒,以“脱胎换骨成长杆,一夜冲天千尺高”的态势,勃然而生。
竹,亦代表着坚韧不拔、刚正不阿的坚贞气节。它“不同蒲柳之质,守节自持恒如一”。不畏风雪压迫,不惧狂风摧毁,任凭东西南北风,千磨万击仍坚韧。即使一时被征服,亦能“身受屈折志不折”,待到“红日东升照,再与青天比高”。
竹,彰显着永不褪色的英雄本色。“莫以孤叶颜色淡,恒久不谢志常青”,“青青之叶拒染黄,傲骨枝头耐霜冷”。无论是烈日炎炎,或是霜雪皑皑,历经四季更迭,竹仍保持其葱郁生机,绿叶长青,“守候着青翠至我归”。
竹,散发着无私奉献的精神。竹不仅能于盛夏带来一片阴凉,寒冬之中为人遮挡冷风,其一身更是宝藏,无私奉献于人类社会。宋代苏轼有言:“食竹笋,居竹瓦,乘竹筏,炊竹薪,衣竹皮,书竹纸,行竹鞋,此君不可或缺也”。竹之用,不仅限于古时之广,随科技进步,竹子的价值已由食品与实用品,提升至艺术、观赏、生态等多维层面。竹艺品、竹文化、竹园林等创新不断,以竹文化之丰富内涵,不断美化人们生活,陶冶众人之精神情操。